當代藝術家江心靜從旅行、文學到藝術,人生一次又一次華麗轉身,中年回首,思索貫穿其中的核心是-永恆的追尋。江心靜以個人有限之軀,在1998-2001年(與好友林存青)以單車環遊世界五大洲三十多國,透過走訪名山勝景,旅遊各國美術館、博物館等方式來感知這個世界與重新發現自己的身體,並於過程中積累其豐厚個人生命廣度與厚度,然後再由文學領域跨界進入抽象繪畫的藝術領域。
Read More石上流泉 | 詩音樂到水墨
〈石上流泉〉古琴曲是一首小品,別有一股清麗幽靜的意趣,彷彿坐在溪畔聆聽清流漱石,水花飛濺,空氣中瀰漫著芬多精和負離子,一山的勃勃生機,洗滌身心。忽然想到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提出的「液態的現代性」,意指高速運轉,從不停歇,目不暇接的現代流動生活,流動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而不確定自然會帶來恐懼與不安。水墨特有的留白美學,表現在液態社會就是適時的「斷網」,克服脫離虛擬世界孤身一人的焦慮,重新省視真實生活,找回安全感,放下早已超過負荷的網友數,無須時時暴露在公眾視線中,享受輕鬆自在的自由。
Read More時間悖論 | 人面桃花的時間軸
「人面桃花」變成成語,除了形容女子豔如桃花,更感嘆景物依舊,人事全非。如果崔護生在現代,他可能一早喝咖啡滑手機,在臉書「我的這一天」看到去年在城南桃花村打卡,想起口渴討水喝因而邂逅佳人的美好回憶,隨手按分享,寫下「謝謝你的茶,甘甜至今。」他發了私訊,顯示未讀,未來,崔護可以搭時光機回到一年前,重寫人面桃花的故事,就像電影《星際效應》的情節,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為男主角穿越時空到未來傳授女兒知識,提供了重力物理和天文物理學理論基礎。
Read More江心靜 - 雪光夢影 - 2015 - 76 x 84 cm - 水墨設色紙本
青藏雙騎行 | 雪域花開之後
雪山,白色曼陀羅,一路延伸到遠方。經過十多個小時與惡劣天氣的搏鬥,傍晚八點才抵達唐古拉山山口,聽從上天的安排,借宿在唯一的帳棚裡,和兼賣犛牛酸奶和雪蓮花茶的老牧民討價還價,高價得到一張藏式羊毛毯沙發棲身,天色一暗,天寒地凍,大家都躲進溫暖的帳篷。
當真正的喜悅來臨,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愛,愛,這個被慾望切割到失去原來面貌的字,依然充滿能量,就像植物追逐陽光,人追逐著愛,通往愛的道路崎嶇漫長,但是,如果忘了對愛的追求,回到自身的存在,自然而然,你變成一個充滿喜悅付出愛的人,雖然你渾然不覺,愛,如此簡單。─這就是這次旅程帶回來的禮物。
十年的追尋,在路上。
Read More科學與藝術的奇妙共振-劉國松入選美國文理院士
劉國松獲得美國文理院士第一位提名者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物理系主任Peter Michelson,他研究高能天體物理學,他第一次在香港畫廊看到劉國松的太空畫,頓時受到抽筋剝皮皴的弧形地球和日月球體構成的畫面吸引,他從來沒看過現代水墨,既有東方傳統又有西方現代,彷彿訴說他透過太空望遠鏡研究宇宙深處的追尋。
Read More